过去几年,许多外企纷纷把劳动密集型制造工厂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高额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当初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战期间设置的关税壁垒。越南、柬埔寨、印尼、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便是这些外企“外迁”开设新工厂的热门选址。
但自疫情爆发以来,这些外迁的工厂日子并不好过,疫情的反复以及东南亚各地政府对开工生产的限制措施,致使其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以越南为例,尽管刚刚经过三个月的封锁后,越南政府已开始逐步放松限制,但封锁措施留下的后遗症以及未来不确定的疫情干扰,使得越来越多的工厂得不得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
反观中国国内,疫情被有效控制,企业、工厂正有序开展生产。所以,大量的外迁工厂,正考虑将再工厂搬回中国。
根据FactSet 9月14日的一份管理会议记录,Designer Brands的CEO Roger Rawlins说道,“某位CEO曾经告诉我,他花费六年时间建造的供应链体系仅在6天内就‘支离破碎’了。之前各大老板都在费尽脑汁想要迁厂离开中国,而现在中国却成为可以拯救他们生产的地方,世事难料。”
今年6月,高度传染性的德尔塔变异病株在越南爆发,彼时的越南国内仅有4%的人接种了疫苗,全国病例激增。为此越南政府不得不宣布关闭工厂,规定只有在特殊严格的条件下才可重新开放,且工人必须住在与工作地点相近的隔离宿舍里。
这些限制措施大幅降低了越南制造业产出,并开始侵蚀全球品牌的利润。阿迪达斯曾表示,越南工厂的生产延迟将使其公司在2021年损失6亿美元的销售额。家具公司Hooker Furniture的高管估计,由于封锁,他们的Home Meridian International品牌单季度的销售额将下降30%……
基于此,一些企业期望尽快迁出越南以维持供应链产能。防护服制造公司Lakeland Industries的CEO Charles Roberson在9月9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已经聘请了新的高管,准备在几周内将产能从越南转移到中国。
实际上,对于这些外企而言,将东南亚的工厂迁回中国国内,并不容易。
所以,仍有相当一部分大企业并没有立即着手迁厂回中国的事宜,原因有二。
首先,在疫情期间,公司必须克服巨大的物流障碍,才能将制造业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还要寻找工人,重新安置设备,制定新货运策略,在中国重建供应链是昂贵且耗时的大工程。
其二,则是关税成本。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征收关税,要将这笔成本考虑在内,并维持利润营收,需要一番计算权衡。
所以,也有很多公司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方式——如继续加大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工厂布局,以期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分摊疫情下东南亚各国将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
不过,对更多企业来说,能够赶在年终购物旺季前将工厂重迁回中国,提高产能或是更有利的选择。